智慧校园平台     |     电子图书(校园)     |     省示范专业建设     |     办学成果展示    
学校简介
管理团队
历史沿革
苍职文化
历任领导
苍职丰碑
苍职风貌
联系我们
ABUIABACGAAggNyKmQYo-JuV_wcwgA84tgc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苍溪职中)位于苍溪县城,始创于1957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双示范”学校、四川省首批“三名工程”项目五星名校建设学校、四川省藏区“9+3”项目实施学校,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教学诊改等项目试点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300余亩,校园环境清幽,配套设施齐备。现有教职工285人,其中有省特级教师2人、省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3人,国家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1人、全国技能大赛裁判员1人,各级骨干教师60人;有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2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7人。有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4个、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在校学生5000余人。

学校常年开设12个专业,专业建设农字号特色鲜明、集群发展。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对接省市“10+3”“7+3”现代农业体系和县域特色产业,打造“农艺、农联、农旅、农机”“四农”专业群,牵头成立广元市现代农业产教联盟,组建了苍溪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院,对接区域特色产业红心猕猴桃、苍溪梨、中药材等的发展,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0个,实验室3个,开展科技项目4项,取得专利4项,合力攻关猕猴桃溃疡病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猕猴桃无病毒苗木200万株。常年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年培训8000人次以上,年技能鉴定10000人次左右。

学校坚持“恭之德行、敏之专技”的校训,狠抓教学质量,高考成绩位居全市第一、全省职业学校前列。坚持多元办学、校企协同育人,与省内12所高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与省内6所高校开展五年贯通培养,与县内各普高学校开展职普融通教育,为学生成才搭建立交桥;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是“清华大学后勤员工培养输送基地”“上海大众定点员工培养基地”“吉利汽车人才培养基地”;与阿里集团共建电商产业学院;与浙江三门技师学院、杭州技师学院、杭州闲林职高开展东西部协作,实施定向培养,构筑培养学生名匠平台。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教育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主持省级研究课题8个,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入选教育部“双师型”队伍建设优秀案例2项、全省产教融合20个典型案例1项、全省“三全育人”典型案例1项;教师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7项和技能竞赛省级奖10项,学生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樊佳馨获得全国第三届最美职校生,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与企业共编教材10部,入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申报省十四五规划教材4部;建设市教师创新团队2个,省技能技艺创新平台1个,省虚拟仿真实训项目1个。

近五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的办学业绩进行了报道,办学经验在省级交流10次。学校产教融合做法及经验在首届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和四川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上交流和推广,受到省政府领导高度评价和肯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拟将我校打造为全县职业教育的“金字招牌”,规划建成高职院校。拟投入建设资金   万元,已到位 万元,规划征地300余亩,已完成征迁   亩,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无标题文档.jpg

一、 创建之初的1957-1962年时期

1957年秋,为了“大办农业”培养技术人才,经苍溪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元坝牟迟寺开办了元坝农中,从此,开创了元坝建初级中学的历史。时任校长王家卫(白驿人),代理教导主任韩禄林。学校有3个教学班,180余名在校学生。1959年改元坝农中为元坝区初级中学。

二、停止办学的1962-1969年时期

1962年,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精简机构,精减人员,元坝区初级中学停办,学生到苍溪中学就读,学校设备划归元坝中心小学校。

三、恢复迁建的1970-1981年时期

1970年,为发展区乡地方教育,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恢复开办元坝区初级中学,学校建在元坝公社民力大队四生产队(现元坝镇九盘村四组),1970年至1976年,时任校长汪学洪(盐亭人),教导主任陈安康,总务主任王道生,招收初中班4个,学生220人,高中班3个,学生160人。初高中学生规模380人。1976年至1980年,谢廷贵任校长,1980年至1982年,刘平安任校长。

四、调整过度的1982-1987年时期

1982年,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开始招收职业高中班,当时有农学和畜牧两个专业班,学生116人。时任副校长何信坦,负责学校全面工作。1984年9月4日,由苍溪县元坝初级中学校改为“四川省苍溪县元坝农业技术学校”,李福德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1985年9月7日,学校又更名为“四川省苍溪县元坝职业中学”,由副校长李福德主持全面工作,教导主任梁天喜,办公室主任邓定祥,总务主任仲兴元。1986年8月,刘汉杰同志任副校长。第一届农技班的开办,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开端,开辟了苍溪职教的康庄大道。

五、开拓进取的1988-1996年时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88年9月,学校又由“四川省苍溪县元坝职业中学”更名为“四川省苍溪县职业中学”,刘廷兴同志担任校长,李福德、刘汉杰任副校长。为贯彻《决定》精神,我县从1989年开始,成立了苍溪县职教领导小组,常务副县长陈茂兴任组长,县长莫异矩任苍溪职中名誉校长,从此职业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学校实行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办的新体制,建立了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办学模式。当时开设了5个专业。先后与县武装部、县财政局、农业局、畜牧局、城建局、乡镇企业局、罐头厂等20多个单位建立了联办关系,学校办出了生机与活力。在联办单位的支持下,学校修筑了长500米的围墙,安装了铁大门,改善了学校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1992年,县政府投资120万元启动了教学楼工程,并投入资金38万元,新征土地24.8亩,使学校占地面积由1982年的26亩增加到50亩。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明确提出了争创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的奋斗目标。1994年,为办好办活职业教育,针对用人体制改革,校长刘廷兴审时度势,提出了顺应市场办学的思想,着力探索职高毕业生的出路问题,瞄准市场开设专业,依据需求培养人才。为安置好1995届毕业生,刘廷兴同志亲自到安徽、上海、江苏、广州等地考察,寻求学生的就业门路,副校长刘汉杰、李福德等亲自送毕业生前往黄山、无锡、深圳、东莞等地就业,从此开辟了学生就业的良好出路。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学校从1996年开始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安置领导小组,并抽派了两名教师在外跑信息,搞联络,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有了保障。1996年底教职工人数达到94人,教职工由原来办职教无出路、人心思走的被动局面形成了办职教大有作为,人心思定的良好态势。

六、团结奋进的1997-2000年时期

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职业教育如虎添翼。为确保省重目标的实现,刘廷兴校长大胆提出“负债经营、自加压力、滚动发展”的办学思想,教职工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一抓基本建设,二抓内部管理,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学校软硬件设施达标,1997年3月一举通过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的评估验收。1997年4月14日,四川省教育委员会以川教职(1997)053号文件批准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1997年5月4日,省教委以川教职(1997)066号文件批注我校增挂“四川省苍溪县职业中专学校”校牌,并从1997年秋开始招收电子电器、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3个专业4个中专班180名新生。时有职业高中、职业中专30个班,在校生689人,开创了苍溪职业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1997年6月,苍教委发(1997)122号文批复我校启用“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四川省苍溪县职业中专学校”两枚公章,从此学校更名为“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1998年11月10日广元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广编发(1998)67号批复我校按县级待遇对待,分别配备正副领导职数4名。1999年8月,刘汉杰任校长,陈大富任副校长。

创省重后,学校迅猛发展,校容校貌大改观,先后修建男生宿舍3219平方米,办公实验楼3457平方米,教工宿舍两栋5600平方米,拆除旧教学楼,扩建了运动场,修建了堡坎。建设了电子实验室、家电维修室、计算机网络室、电动缝纫室等十多个实习实训室,学校一举跻身现代教育技术先进行列。创省重后,学校进行了管理改革,实施专业部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实行工作量化考评制度,教职工更加精诚团结,敬业爱生,校风校纪明显转变,教学质量成绩斐然,升学率高,就业安置可靠,在校生规模逐年递增。在此期间,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校风示范学校。

七、铸就辉煌的2001-2004年时期

1997年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目标实现以后,学校与时俱进,又于2001年提出了“奋战三五年,争创国家级重点学校”的奋斗目标,2001年3月学校第七届二次教职工大会一致通过了学校关于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决定。目标锁定,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县委、县府把苍溪职中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目标列为为民办十五件实事之一,县教育局继续实行“五优先”(基建规划优先、经费投入优先、师资配备优先,职称评定优先,招生政策优先)政策予以支持。2003年9月,罗志国、李开银任副校长。

通过上下努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2001年,学校招收新生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2年在校生一度达到2670人,2003年毕业学生888人,其中254名学生考入大学,26名学生应征入伍,608名学生被学校统一推荐就业,就业率达100%,满意率达98%以上。“出口”畅,“进口”旺。2003年招收新生1247人,使在校生规模人数达3568人。2003年11月,学校获得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小组的一致好评。种植专业通过省级重点专业专家组的评估鉴定。2003年12月底种植专业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2004年乘势而上,896名毕业生中有350名学生升入大学深造,有18名学生当兵入伍,有528名学生推荐到上海达丰电脑、上海亨井联接器材厂、上海迪科服饰等单位就业。学校建立了“读职中,升学就业路路通”的社会口碑。2004年招收新生1211人,使在校生规模人数达3866人。2004年3月15日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新调整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从此,苍溪职中正式加入“国家队”。

八、稳步发展的2005-2007年时期

发展是硬道理。学校从不居功骄傲,更以名牌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刘汉杰校长组织全校教职工展开了“国重建成之后,如何经营学校,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面对竞争,如何与企业对接,如何对待学生”等问题的大讨论。全校教职工认真履行苍溪县教师誓词,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工作上同干,为学校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的良好态势。为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加强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以科研促发展,以科研促质量的办学方针,于2005年完成了市级课题“农村职中办学模式研究”,同时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职业中学社会适应性研究”,市级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大力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合作办学”,2006年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2007年被命名为“珠三角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与“微创教育”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教育,与成都电子高专等多所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促进了学校的多途径办学和多元化发展。同时,学校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短期培训,形成了三教融通办学格局。2005年招收新生1288人,在籍3526人;2006年招收新生1236人,在籍学生3358人;2007年招收新生1231人,在籍学生3268人。年培训各类学员3000多人。学校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和广元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为满足广大家长和学生求学需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也为拓展办学空间,学校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县城武装部建立分校,面向城区、河西等片区招收新生,开设了计算机、建筑、旅游、服装、美术等专业,年均在校生350余人,为苍溪职中的城市化发展和整体搬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1月23日,经苍溪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以苍编发[2006]9号文件批准同意我校成立“苍溪县职业教育中心”。时任校长刘汉杰,副校长陈大富、李开银、罗志国。

九、灾后重建的2008-2012年时期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汶川特大地震,突发的灾难摧毁了几代人艰苦奋斗而建成的美丽校园,学校建筑受到严重的损毁,学校围墙倒塌,堡坎严重塌陷,部分宿舍和教室严重受损。学校校长刘汉杰亲自带领教职工抢修危险建筑物,加快灾后修复工作,在停课两周后,经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恢复行课,成为苍溪县灾后最早恢复行课的学校。为解决师生学习、生活应急问题,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援建板房34间。随即各级人民政府拔放灾后加固维修款55万元。危房虽已基本排除,但许多校舍和设施设备均已陈旧老化,学生住宿条件极差,校园整体功能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2008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农村地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原则上建在县城,初中建在中心乡镇,小学布局相对集中”的精神。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先进劳务开发培训基地的优越师资和先进设备的教育作用,更好的发挥农村职业中学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7月把我校列为灾后重建整体搬迁重大项目。2008年12月11日,经苍溪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苍改发(2008)220号)立项,拟投资7537万元,新建一所能容纳4500名师生的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式职业学校(县职教中心)。2009年4月23日经县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在苍溪县陵江镇杜里村三组、四组天池梁新征土地100亩作为学校建设用地。

该项目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自此,苍溪职中灾后重建整体搬迁项目进入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由于工程量大,工期较短,为了确保工程如期完成,施工单位加大投入,施工人员勇于克服困难,争分夺秒、日夜兼程,该项目于2011年12月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建设,2012年3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县城。

伴随着学校整体搬迁的实施,面对职业教育整体氛围不浓和生源萎缩的现状,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目标,刘校长在2010年提出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目标,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的上档升级,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育科研,2009年“农村职中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研究”被评为省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自2009年9月开始,学校成为四川省首批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实施学校,开创了学校的多元教育,开始了多元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历程,其成果和经验多次在省“9+3”教育会上交流。

十、跨越发展的2013-2021年时期

2013年10月,原进修校常务副校长伏兴成接任苍溪职中校长,闫书贵、李开银、刘文刚任副校长,向东蓉任党委副书记。2017年9月,王荣任副校长。由于新校区百废待兴,各项建设均未完善,加之苍溪县整体生源萎缩,学校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为此,校长伏兴成提出了跨越发展的新思路:一是强化内部管理,转变校风,树立形象,增强口碑;二是从“以就业为导向”向“升学就业两手抓两手硬”转变,并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上大学的办学思路。为此,学校对内部机构进行了改革,合并了原生产实习处,新设了技能鉴定中心、督导室、学生资助中心等机构。在学生管理上提出全员管理理念,并推行了“值周教师负责制”“导师制”“领导干部蹲班制”“夜巡制”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教学上强化了对教师的管理,推行了“坐班考勤制”“教学质量奖惩方案”等一系列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新举措。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习近平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学校加强了中高职衔接,并先后与十余所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2020年开始实施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2015年起,学校与五龙中学开展“普职融通”试点,先后与城郊中学、苍溪中学、实验中学、歧坪中学等开展“普职融通”教育,实现了多元化办学格局。与上海大众、清华大学后勤集团、吉利汽车等开展校企合作,与县域内多家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园区合作开展产教融合教育,与三门技师学校合作开展东西部协作教育扶贫,连续三年面向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开展“定向培养”,并由三门县安置就业。同时学校加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在国土局的支持下修建了学校堡坎,林业局的支持下对学校进行了绿化;先后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完成了计算机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汽修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等建设,截止2017年底,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价值达到3000万元,2016年,为举行广元市技能大赛需要,学校在县人社局的支持下完成了实训楼二期工程建设,学校实习实训室总数达到52个;加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每个教室安装了平板互动电视,改造了校园网络;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大国工匠”文化长廊。2020年,县委书记张寿于、县长杨祖斌带领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两次走进学校,专题研究学校扩建事项,为学校新征地168亩,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82亩。

随着学校民主管理的深入,全校教职工上下同心,敬业奉献,学校风气有较大的好转,学校口碑明显增强,学校先后迎来“广元市中职学校常规管理现场会”“苍溪县廉洁学校创建现场会”“广元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等的召开,全市乃至全省许多学校前来学习学校管理经验。由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在全县生源一度下降的情况下,一直维持在在校生2500人以上的办学规模,2019年学校招生再次突破千人大关,学生流失率一度维持在5%以内。学校升学率逐年增加,学校连续五年升学人数名列全市中职学校第一。2017年本专科上线562人,本科上线22人;2018年本专科共上线535人,本科上线59人;2019年本专科共上线776人,本科上线51人,2020年本专科上线630人,本科上线53人,2021年本专科共上线821人,本科上线66人。学生技能大赛成绩斐然,截止2021年底国家级奖项3个,省等次奖118个,市等次奖277个,团体奖30个。。2016年元市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中,学校共获得13个团体奖,获奖人数达51个,其中第一名有12个,一举夺得总成绩全市第一名,创历届技能竞赛最好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等荣誉、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018年被列为省示范校建设项目,2019年现代农艺专业列入省示范专业建设,2020年学校新增物联网、农业机械和康养旅游专业,学校专业达到12个。2021年学校通过省示范中职学校建设验收,同时被列为省三名工程建设项目。科研成果《促进汉藏学生有效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被评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农村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与县域特色产业‘同心共生’发展模式实践研究》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普职融通‘岗证赛创考’五融合课程体系实践》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办学经验多次在省市会议上作专题交流,在《广元日报》《四川日报》《教育导报》等媒体报道。


学校核心文化

QQ图片20230104162857.jpg


办学目标:创名牌学校,建特色专业,育实用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办学理念:把需要岗位的人,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依法治校

校训:恭之德行,敏之专技。

校风:求实、尚善、勤学、自律

教风:厚德、敬业、严教、善导

学风:乐学、笃行、精技、强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地址: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江南干道二段122号

电话:0839-5722357(办公室),5724318(招生/就业专线),5722719(教务处),5724319(德体艺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