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职中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发表时间:2017-12-04 00:00作者:管理员 (一)成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与推进学校自主诊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诊改工作办公室,由校长任办公室主任,牵头学校教学诊改试点总体工作,负责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和年度报告。成立诊改工作秘书处,由副校长任秘书长,负责教学诊改日常工作和档案及信息报送等。成立诊改工作信息中心,由副校长任主任,地点设在学校信息管理中心。 (二)构建学校考核性诊改机制。 根据“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立足横向定标准,纵向抓落实的原则,对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所做的工作进行梳理,使每一个横向层面的诊改工作均能够按照8字螺旋模式实施运行,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目标。 1、建立学校8字螺旋机制。根据计划、执行、诊断、改进的工作诊断与改进流程,构建自主诊改运行机制:规划目标——制定标准——年度实施——执行报告——工作改进——复核验收——考核应用。部门诊改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教师个人诊改结论与年终考核、年度津贴、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挂钩;学生个人诊改结论与个人量化管理、评先评优、实习就业挂钩。 2、建立质量报告反馈机制。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学校——职能部门——专业部三个层级的质量分析、报告、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反馈实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诊断结果与改进意见。编制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向全社会、家长及师生发布,接受公众监督。通过建立质量年报及考核性诊断制度,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教学诊断者,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成为诊断工作的抓手。 3、建立质量预警机制。依据学校诊断项目表,对学校重点项目及重要诊断点进行预警,根据预警反馈数据,决策系统及时作出工作任务和实施进行调整,确保工作质量。 (三)建设与实施进程 1、实施路线图 通过省级诊改专人培训后,对学校校务委员和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任课教师进行分层培训,邀请专家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全员培训;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下,成立质量委员会和诊改办,由诊改办牵头撰写质保体系和运行方案;分组建设标准体系,完善诊改制度,建设考核性诊改制度;诊改试运行时撰写年度质量报告和诊改报告。 2、进度安排表
|